第二氧化碳

有鑑於此,1975年美國參議院成立「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」,集合全美專家探討營養與人類所必要的物質,並於1977年發表長達500頁以上的報告書,強調現代慢性病其實是源自於細胞代謝問題,補充適當營養能提高人體自癒能力而增進健康。
事實上,在1968年,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萊納斯‧鮑林(Linus Pauling)就曾主張讓營養適當的食物小分子有效進入細胞供其運用,從動植物或草本萃取物中,攝取天然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胺基酸、酵素等營養素,以取代化學藥物,藉由正確的分子營養以矯正失衡的生化狀態。以營養調節營造最佳細胞生長環境以防治疾病,這種研究細胞營養的醫學就是「分子矯正醫學 (Ortho Molecular Medicine)」,也就是中醫所謂「扶正固本」的觀念。生長自天然且富含完整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生鮮蔬果,是最利於細胞所運用的養分。

益於細胞的態度

我們都知道不要攝取過度加工食品或垃圾食物,而應補充有益於細胞的營養。事實上,也不應植入負向的心靈能量,因為對付細胞的態度更是健康的關鍵。當我們抱持感恩喜悅的正面意念時,顯微鏡下的細胞是圓潤飽滿的;相反地,抱持憤怒、悲傷等負面情緒時,用顯微鏡觀察到的細胞是扭曲變形的。
研究證明,憤怒抑鬱等負面情緒會毒化細胞且造成免疫衰退。長期生活於驚恐中會使體內的壓力荷爾蒙(cortisol)偏高,而長期的壓力累積及負向情緒會將身體加速推向發炎的一方,削減自禦能力並加重發炎帶來的損害。
發炎的英文「inflammation」是源於希臘文的「火焰」,這「火焰」原本是人體正常的防禦機制,目的是對抗外來病毒細菌的侵擾,抵禦感染、修復受傷組織,保護身體免於外來侵略。慢性發炎在短期內並不會令人感覺不適,但長期下來對健康的細胞、組織、血管等會造成損害,進而引發許多代謝問題或文明病。
一般來說,適當運動、適度休息、體重控制都能幫助改善細胞的慢性發炎。此外,讓細胞能量順暢流通的清理工作也相當重要,不僅單指生理排毒,還包含心理上的清理排毒。有些我們因未知或不安全感而活在恐懼中,對生存的恐懼因被細胞記憶儲存而造成滯固。